无人机感知避障技术浅析

 

无人机实现感知避障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发展的技术领域,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环境感知、障碍物检测、路径规划和飞行控制等。本文将从无人机避障技术的原理、发展阶段、传感器选择、障碍物检测、路径规划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无人机如何实现感知避障。

无人机感知避障技术浅析

 

无人机避障技术原理

无人机避障技术的核心在于环境感知和智能决策。无人机通过搭载的各种传感器收集外部环境的信息,经过处理和分析后,识别出可能妨碍其稳定飞行的障碍物,并据此做出避障决策。这一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感知障碍物、绕过障碍物和路径搜索三个阶段。

1. 感知障碍物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首先需要感知到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障碍物。这一阶段的实现依赖于无人机所搭载的传感器,如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红外传感器、双目视觉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捕捉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如距离、形状、大小等,从而帮助无人机识别出障碍物。

超声波雷达:利用声波反射原理测量距离,适用于近距离障碍物检测,但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有限。

毫米波雷达:能够穿透雨雾等恶劣天气,探测距离远且精度高,但成本较高。

激光红外传感器: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光来测量距离,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强,但受限于体积和功耗,不太适用于小型无人机。

双目视觉传感器:模拟人眼立体视觉原理,通过两个摄像头捕捉图像并计算视差来获取深度信息,适用于复杂环境且普适性强。

2. 绕过障碍物

在感知到障碍物后,无人机需要采取措施绕过它。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获取障碍物的精确轮廓和深度图像,以便无人机能够做出准确的避障动作。无人机通过传感器获取障碍物的详细信息后,利用算法计算出最佳的避障路径,并控制自身飞行以绕过障碍物。

3. 路径搜索

在绕过障碍物后,无人机需要继续规划飞行路径以到达预定目标。路径规划算法在这一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无人机根据当前环境信息和自身飞行状态,利用算法自动规划出最优飞行线路,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无人机感知避障技术浅析

 

无人机避障技术的发展阶段

无人机避障技术的发展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感知障碍物并停止阶段、获取障碍物深度图像并自主绕开阶段、建立区域地图合理规划路径阶段。

1. 感知障碍物并停止阶段

在这一阶段,无人机通过传感器感知到障碍物后,会快速识别并悬停下来,等待下一步指令。这种避障方式虽然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无法满足复杂环境的需求。

2. 获取障碍物深度图像并自主绕开阶段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算法的发展,无人机能够通过传感器精确感知到障碍物的具体轮廓和深度图像,从而自主绕开障碍物。这一阶段的避障方式更加灵活和高效,能够适应更复杂的环境。

3. 建立区域地图合理规划路径阶段

在最高阶段,无人机不仅能够感知和绕过障碍物,还能对飞行区域建立三维立体地图,并基于该地图合理规划飞行路径。这种方式使得无人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极大地提高了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

 

无人机避障技术的传感器选择

无人机的传感器选择对避障效果至关重要。不同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1. 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利用声波反射原理测量距离,具有探测距离远、成本低廉等优点。然而,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弱,且对镜面物体和吸收声波的物体检测效果不佳。

2. 红外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通过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光来测量距离。虽然红外传感器具有探测距离远、抗光干扰性强等优点,但其检测效果容易受到光照、大气衰减等因素的影响。

3. 激光传感器

激光传感器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光来测量距离,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然而,激光传感器的体积较大、功耗较高,且价格昂贵,不太适用于小型无人机。

4.毫米波雷达

在农业无人机作业环境运用中,由于农田作业环境复杂,超声波及其他基于光学原理的传感器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而毫米波雷达可全天候工作、穿透能力强、作用距离大、检测可靠、抗电磁干扰。目前在汽车避障领域,毫米波雷达已经广泛使用。其缺点是毫米波雷达分辨率较低、造价高。(摘自:兰玉彬、王林琳、张亚莉,农用无人机避障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18.5:104-110)

5. 双目视觉传感器

双目视觉传感器模拟人眼立体视觉原理,通过两个摄像头捕捉图像并计算视差来获取深度信息。双目视觉传感器具有普适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且能够在小体积、低功耗的前提下获取高分辨率的深度图。这使得双目视觉传感器在无人机避障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该技术易受光照、旋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精度降低。

无人机感知避障技术浅析

 

无人机避障的路径规划

无人机避障的路径规划是为了将无人机从起点安全地飞到终点,并在此过程中避开所有障碍物。路径规划算法多种多样,包括基于图论的算法、基于强化学习的算法、蚁群算法等。

1. 基于图论的算法

基于图论的算法将飞行空间划分为一系列节点和边组成的图结构,通过搜索图中的最短路径来实现避障。这种算法具有求解迅速的优点,但在复杂环境中构建图结构可能较为困难。

2. 基于强化学习的算法

基于强化学习的算法通过让无人机在模拟环境中不断试错和学习来优化避障路径。这种算法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来进行训练。

3. 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模拟蚂蚁觅食过程中的路径选择行为,通过模拟蚂蚁释放信息素来引导无人机选择最优路径。这种算法具有分布式计算、自组织性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受到环境噪声等因素的影响。

 

无人机避障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

无人机避障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军事、民用、航空摄影、农业和物流等领域。

1. 军事领域

在战争中,无人机需要穿越敌方阵地、山区等复杂环境执行任务。避障功能可以有效防止无人机与障碍物碰撞,提高安全性和任务成功率。

2. 民用领域

在灾区救援、消防灭火等场景中,无人机需要穿越建筑物、森林等复杂环境进行侦查或救援工作。避障功能可以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 航空摄影领域

在航空摄影中,无人机需要拍摄城市、景区等大型场景。避障功能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与建筑物等障碍物的碰撞,提高拍摄质量和安全性。

4. 农业领域

在农业领域中,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喷洒农药、播种等作业。避障功能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与树木、电线等障碍物的碰撞,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5. 物流领域

在物流领域中,无人机被用于配送货物、快递等物品。避障功能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与建筑物、道路等障碍物的碰撞,提高配送效率和安全性。

无人机感知避障技术浅析

 

无人机避障技术的发展为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飞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传感器技术、算法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无人机避障技术将实现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的发展。未来,无人机避障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关注和解决无人机避障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以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CCA小步快跑):无人机感知避障技术浅析

无人机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维修等领域。上游环节主要包括无人机主机、发动机、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中游环节是无人机整机制造;下游环节为无人机应用服务,包括航拍、测绘、巡检、农业植保等。欢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入无人机产业链讨论群,共同交流学习。
GKN为现代汽车旗下Supernal的eVTOL提供复合材料机翼和吊杆
艾邦无人机及低空经济产业通讯录

作者 ab, 808

zh_CNChinese